如果您想了解有關原子能機構工作的更多信息,請注冊獲取我們的每月動態,其中包含我們最重要的新聞、多媒體和其他信息。
Zion Lights是一位英國屢獲殊榮的科學傳播者,以推廣清潔能源,尤其是核能而聞名。在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采訪中,她談到了有關核能的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
歷史上虛假信息的案例屢見不鮮,從羅馬皇帝通過錢幣銘文引導公眾認知,到納粹利用廣播和電影進行宣傳鼓吹,這些都是出于欺騙目的而傳播的虛假信息。而錯誤信息的危害性也早已廣為人知,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錯誤信息是指人們在未察覺自己傳播的是虛假內容時,出于善意而無意間傳播的不準確信息。
如今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交媒體。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瞬間傳播虛假信息。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聞平臺,社交媒體重塑了我們獲取和信任信息的方式。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弄清楚為什么我們如此容易受其影響。
目前已發現至少188種會影響人們認知的認知偏差。這些偏差由過往經歷和情緒塑造而成,起到思維捷徑的作用,使我們更容易處理信息。然而,它們往往會強化我們已有的信念,導致我們把虛假信息當作真相接受。
認知偏差例如包括:
重復會強化錯誤信息。虛假信息被重復得越多,它看起來就越可信。在心理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真理的流暢性”,它使得謊言比復雜的科學信息更容易被記住。信息的表述框架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十年來,核電反對者一直在渲染人們對核廢物的恐懼。那些令人難忘卻具有誤導性的口號,比起細致入微的事實更能左右輿論。
我會使用簡潔、朗朗上口的短語,例如“廢物不廢,棄之方廢”“化石燃料的廢物正存于大氣層”。這些口號既準確又具有“記憶黏性”,已被廣泛使用。
起初,一些科學家抵制我的口號,他們更喜歡科學論文,而不是簡單直白的宣傳語。然而,只要有事實根據,口號就會有效。像“核能拯救生命”“核能即清潔能源”等表述,有助于轉變人們的觀點。
科學傳播是一個獨特的領域,但許多科學家并未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因此,他們往往依賴于一種被稱為“信息赤字模型”的過時方法,認為提供更多的事實就會改變人們的觀念。但信念的形成受認知、社會和情感因素的共同影響。單純堆砌數據往往收效甚微。
“預防式辟謠”(pre-bunking)是對抗錯誤信息的一種方法,可將其視為抵御虛假宣傳的“認知疫苗”。這一概念由心理學家威廉·麥奎爾(William J. McGuire)于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麥奎爾假設,如果人們事先通過這種稱為“預防式辟謠”的方法得到關于虛假宣傳的警告,他們就能學會識別這些虛假宣傳。盡管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但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預防式辟謠”是指在人們接觸到錯誤信息之前,向他們提供事實正確的信息,同時先發制人地糾正錯誤信息或對錯誤信息提出一般性警告。這就需要考慮人們可能會對事實正確的信息提出哪些反對意見,以便削弱與之相悖的錯誤信息的影響力。
更高級的“預防式辟謠”方法采用“接種理論”,讓人們接觸較弱形式的說服信息,使他們能夠了解具有誤導性的說服方法是如何被使用的,并通過批判性思維來建立對更具說服力論點的免疫力。事實證明,這種方法能提高人們對錯誤信息的準確識別能力。了解具有誤導性的說服方法的使用方式,能讓人們開發出抵御未來錯誤信息攻擊所需的認知工具,因為研究還發現,針對某一主題的這種“接種”也能幫助人們識別其他領域的錯誤信息。
它能夠而且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為了對抗人們相信假新聞的傾向,應將信息素養和媒體素養納入教育。信息素養有助于人們有效地評估信息,而媒體素養則有助于人們駕馭平臺和信息來源。
我們都曾在某些時候受到過錯誤信息的影響,而且我們始終容易受到其左右。我花了很多年才改變了自己對核能的看法,通過接觸到更可靠的信息來源和不同的觀點,我從反對轉為支持。對抗錯誤信息需要耐心和毅力。這關乎以正確的方式與人們交流,從而促進更深入的了解。沒有人是一張白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