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數據,2020年,癌癥導致近1000萬人死亡,如果不采取重大行動,預計到2040年,新發癌癥病例將上升至每年2900萬至3700萬例。應對這一挑戰,以及癌癥給個人、家庭、社會和衛生系統帶來的巨大身心和經濟負擔,將需要建立更多的癌癥治療設施,并重新思考世界應對這一疾病的方式。
由原子能機構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聯合編制的新的出版物《建立癌癥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將有助于指導決策者、計劃管理人員和臨床護理提供者分階段建立和發展癌癥治療設施。該導則文件支持已根據原子能機構-世衛組織聯合出版物《國家癌癥控制計劃路線圖:建立核醫學、診斷成像和放射治療服務的里程碑》制定的方案。
“世界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癌癥流行病,而我們的癌癥設施處于這場戰斗的前線。”原子能機構人體健康司司長May Abdel-Wahab說,“該導則文件是規劃實施癌癥中心的一個寶貴工具,為在各個癌癥中心內建立不同級別的癌癥服務提供指導。最終目標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癌癥服務水平,為具體服務提供背景和要求。”
她說,該導則旨在涵蓋多學科癌癥護理,并詳細描述了腫瘤和支持性護理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