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中國聚變大會開幕式上發布新的《世界聚變展望》
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10月14日發布了《2025年世界聚變展望》,重點介紹了聚變能正邁入一個實際落實的新階段,迅速成為國家能源戰略和產業規劃的基石。
《世界聚變展望》繼續作為私營和公共部門了解聚變研究與發展、聚變電廠概念和商業化途徑方面最新進展的全球權威參考。格羅西總干事在開幕詞中強調了聚變能的變革性潛力,同時表示:“《世界聚變展望》不僅僅是一份技術進步快覽,也讓我們可以一窺即將到來的能源未來”。
10月14日在中國成都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二次部長級會議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三十屆聚變能會議聯合開幕式上,發布了第三版《世界聚變展望》,其中有一個新的章節探討了聚變能到本世紀末可能為全球電力生產結構做出的長期貢獻。這一分析以麻省理工學院開展的一項全球模擬研究為基礎,展示了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成本情況下的全球電力生產結構,還證明了聚變就國內生產總值而言的潛在經濟效益。
《世界聚變展望》還重點介紹了聚變能領域一項潛在的變革性技術發展:高溫超導磁體。高溫超導材料可用于設計更緊湊、更高效的聚變裝置,但在設計上仍需一些折衷,工程上仍需仔細權衡。《世界聚變展望》在兼顧各方面的情況下評定了高溫超導磁體的發展,概述了在商業聚變部署中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前景和挑戰。
促進全球聚變協作
世界聚變能源集團于2024年成立,是一個全球平臺,聯合了來自工業界、政府、學術界、監管機構和公眾的利益相關方,旨在加速聚變能的研究、發展、示范和部署。今年的會議在羅馬的首屆會議勢頭基礎上,將有關研究與發展的對話拓展到了示范、部署、聚變監管和全球供應鏈等方方面面。
聚變能會議與世界聚變能源集團會議同時開幕,將持續至周六,為分享聚變能的最新研究與發展提供一個全球平臺。會議匯集了公共機構和私營公司,展示了聚變實驗、理論、工程、材料和商業化途徑方面的全球進展。
今年的會議有來自5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研究組織、學術界和私營公司的參與,將在以往會議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有望在為持續、有效的全球聚變能協作確定新機會和新機制方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