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即提取材料、將材料轉為制成品以及在消費后丟棄,經常被批評制造了大量的廢物和污染,并導致了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資源小組的數據,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造成了約一半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與這種模式不同,所謂的循環經濟提供了一種減少浪費和相關污染的方式。它是一種旨在通過對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盡可能長時間地有效保持資源使用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核設施退役時,采用循環經濟原則會帶來許多好處。退役是一個多學科過程,通常持續十年或更長時間,涉及對核設施的去污、拆卸和拆除,從而使場址可以解除監管控制和再利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回收利用材料,會產生較少的廢物。這樣做還會有利于降低退役成本和減少延遲風險。
“通過將循環經濟的原則應用于退役,我們既可以減少需要處置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廢物數量,還會減少從地下提取的原材料數量,”瑞典Cyclife公司放射性廢物技術和退役經理ArneLarsson說,“相反,我們可以重新利用現有設施、建筑物和構筑物中的材料和設備,支持將場址重新用于其他有用的目的。”
全球有200多座核動力堆已關閉等待退役,而預計未來幾十年內,將有數百座目前在運反應堆關閉和退役。當前核設施在鋪設第一塊磚前就制定了退役和廢物管理計劃。相比之下,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建造的核反應堆設計卻沒有考慮循環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