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科學、醫學和工程學雜志《Heliyon》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旨在為監測機構和監管機構提供有關核電廠附近水質監測最佳實踐的信息,重點關注用于灌溉等非人類消費用途的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核素。
研究人員試圖確定核電廠排放的常見放射性核素,并推薦實驗室可用于篩選這些放射性核素的實用測試方法。由于他們需要大量有關環境排放的數據,因此他們依靠原子能機構的“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DIRATA),該數據庫包含來自所有地區核設施的數據。
“我們選擇‘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是因為其數據是最新的且可靠的。”此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巴斯克大學能源工程助理教授Susana Petisco-Ferrero說道,“它還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這使我們能夠通過整合來自北美、南美以及歐盟的數據,開展一項更具代表性的研究。”
每年,有25個國家(占擁有核電廠國家總數的73%)自愿提交排放數據,這些數據可通過“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門戶網站獲取。“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為參與國提供了一個平臺,便于透明地報告核設施和核活動正常運行期間排放的極少量放射性核素。該平臺還收錄了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歐盟委員會以及其他國際和國家組織收集的歷史排放記錄。監管機構、核設施營運者和研究人員可以利用“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中的數據來跟蹤排放趨勢并改善監測計劃。
西班牙研究人員利用“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數據庫,編制了一份核電廠排放的常見放射性核素(例如氚和鈣-41)的完整清單。他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來監測水中這些放射性核素的存在情況,這些方法無需專用設備,可在標準實驗室中使用。他們的建議包括調整水樣采集量和選擇合適的光譜分析技術來測量水樣中每種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他們還就如何完善核電廠周邊地下水的監測指南提出了建議。
“西班牙研究人員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放射性核素向大氣和水環境排放數據庫’如何為科學研究提供信息,并幫助制定政策,以保護人類和環境免受電離輻射的有害影響。”原子能機構廢物和環境安全處處長Anna Clark表示,“它是一個寶貴的工具,能夠幫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為構建更安全的未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