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分析員和專家聚集一堂,核查核材料和核技術僅用于和平目的。原子能機構根據從國家正式申報、現場核查活動收集的信息以及其他保障相關信息,提供可信的保證。原子能機構視察員在現場可能開展的一項活動是從核設施和其他相關場址收集和分析樣品,主要是核材料樣品和環境樣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收集核材料樣品是為了核材料衡算。樣品通常含有克量級的鈾和毫克至微克量級的钚。這些樣品被裝在特殊的小瓶和保護性容器中,經安全密封后運往位于奧地利塞伯斯多夫的原子能機構核材料實驗室進行分析。2021,原子能機構收集了700多個核材料樣品。
原子能機構保障分析服務辦公室主任Steven Balsley表示:“從原子能機構視察員收集樣品到原子能機構實驗室進行分析,然后在維也納總部對結果進行最終評價,嚴格的質量檢查過程確保了結果的正確性,并得出適當的結論。”
20世紀90年代,原子能機構視察員開始進行環境取樣,這已被證明是用于檢測未申報核材料或核活動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環境樣品包括一塊10厘米×10厘米的棉布,原子能機構保障視察員用該棉布擦拭表面,收集數百萬個微小的灰塵顆粒物。這些塵埃所包含的信息不僅能夠表明是否存在核材料,還能夠揭示核材料類型(例如分離的钚或高濃鈾)、核材料年齡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物質。
原子能機構環境取樣保障信息分析員Todd Mock表示:“通過分析視察員在現場收集的棉布擦拭樣品,原子能機構可以檢測出低于1萬億分之一克重的核材料。”
2021年,原子能機構收集了470多個環境樣品。約80%的環境樣品由屬于分析實驗室網絡的16個外部實驗室進行分析,其余的樣品則在塞伯斯多夫的原子能機構環境樣品實驗室進行分析。經原子能機構認證,分析實驗室網絡由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的外部實驗室組成,這些實驗室是對原子能機構在塞伯斯多夫的自有實驗室所做工作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