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5年來,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為來自近40個國家和包括原子能機構在內的國際組織的科學家、監管人員、執法人員、檢察官和決策者討論核法證方面的最佳實踐和最新發展提供了一個論壇。它還組織培訓演習,并支持制定核法證導則。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統一的核法證方法,以協助執法當局。
為促進各國之間相互核法證協助和信息共享的聯系,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的下屬機構經常作為專家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各種會議和培訓班。國際原子能機構還通過分享知識和提供與非法販賣有關的分析服務等,協助屬于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團體的國家。
“核法證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存在了,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一直在合作,協助將核法證作為一種核安保工具發展壯大,”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和防擴散局核法證合作高級協調員、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共同主席Michael Curry說,“隨著技術專家與決策者的聯系日益密切,我們看到利用法證學作為核安保工具的國家計劃有了巨大的增長和發展,而建立這種聯系的一個重要平臺就是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核保障和法證部門副主管、國際核法證技術工作組共同主席Klaus Mayer表示,自25年多以前首次出現核法證領域以來,方法和技術取得了進步,但犯罪分子的運作方式也在提高。
Mayer說:“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行為更聰明的肇事者。”他解釋了活動是如何利用“暗網”等在線網絡隱蔽進行,這種網絡是匿名的,標準搜索引擎找不到。“為了保持領先地位,我們不僅需要繼續增加我們的科學知識基礎,還需要以更加信息化的方式工作,并以更加一體化的方式與執法和信息部門一起運作。”
世界各國與原子能機構合作,以提高其核法證能力。這種能力是國家用于防止、探知和應對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盜竊、破壞、擅自獲取、非法轉移或其他惡意行為的安保基礎設施的一個關鍵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