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在運研究堆現在已超過30年,營運者和監管機構正在關注這些反應堆的翻新和現代化改造,以確保它們能夠繼續以安全高效的方式運行。
“研究堆的壽期通常取決于它們的使用需求,以及它們是否符合最新的安全要求,因為它們的大多數系統和部件都可以毫無困難地進行更換、翻新或現代化改造。”原子能機構研究堆安全科科長Amgad Shokr說,“翻新和現代化改造不應僅限于系統和部件;營運者還應對照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審查安全程序,以防止研究堆服務中斷。”
60多年來,研究堆一直是世界各地核科學和技術計劃的創新和發展中心。這些小型核反應堆主要產生中子(而不是電力),用于研究、教育和培訓目的,以及用于工業、醫學和農業等領域的應用(了解更多)。
與研究堆有關的老化有兩種:實體老化,即反應堆系統和部件的物理狀況退化;陳舊過時,即用于計算機、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或安全監管的技術變得過時。
設施老化是促使原子能機構在2001年啟動其“研究堆安全加強計劃”所關切問題之一。該計劃旨在幫助各國確保高水平的研究堆安全。它包括《研究堆安全行為準則》,為各國制定和協調有關研究堆安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規提供指導。
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各國與原子能機構合作,實施系統的老化管理計劃,其中除其他外,利用良好實踐將系統和部件的性能退化降至最低,持續監測和評估反應堆性能,以及實施切實的安全升級。這些老化管理計劃還可受益于維護、定期測試、檢查和定期安全審查等其他領域的運行計劃。
“雖然正在運行的研究堆的數量在減少,但平均堆齡在增加。”原子能機構研究堆運行和維護核工程師Ram Sharma說。“因此,制定、實施和不斷改進管理、翻新和現代化改造計劃至關重要,以確保具有成本效益的運行和利用,充分利用現有研究堆。諸如同行評審工作組訪問等原子能機構的支持可以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了解更多關于原子能機構研究堆相關同行評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