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的全球努力的一部分,已有近3500千克高濃鈾從世界各地的研究堆場址移走。應成員國請求,原子能機構協助將研究堆燃料轉換為低濃鈾,以減少與高濃鈾相關的擴散風險。高濃鈾含有20%以上的可裂變鈾-235。
雖然大多數研究堆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其技術要求用高濃鈾進行科學研究實驗,但今天,其中的大部分研究可以使用低濃鈾進行。在低濃鈾中,放射性鈾-235的濃度低于20%。
“國際社會已成功地為將研究堆中的高濃鈾燃料轉換為低濃鈾燃料提供了技術解決方案。”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工程師專家Thomas Hanlon說,“訣竅是在不影響科學研究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目前,約有220座研究堆在53個國家運行,其中171座反應堆是用高濃鈾堆芯建造的。自1978年以來,已有71座高濃鈾燃料反應堆已改用低濃鈾。用于發電的核動力堆采用低濃鈾運行。
原子能機構為在以下國家將高濃鈾燃料轉換為低濃鈾燃料,或者將高濃鈾返回提供了支持:奧地利、保加利亞、智利、中國、捷克共和國、格魯吉亞、加納、匈牙利、牙買加、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利比亞、墨西哥、尼日利亞、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原子能機構通過技術合作項目、實況調查工作組訪問、協調研究項目、技術和咨詢會議以及采購援助,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高濃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