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每年出口100多萬頭牛,如果沒有核技術,這個數字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了防止流行病,所有出口的牲畜以及國內消費的牲畜都需要接種動物疾病疫苗。在埃塞俄比亞,疫苗是由國家獸醫研究所開發和生產的。開發這些疫苗是為了對抗不斷演變的病原體,然后生產出來供國內和鄰國使用。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合作,支持這一進程的兩個階段。
埃塞俄比亞農業部負責確保牛出口程序的主任Wondemagegn Tufa說:“牲畜出口對我們的經濟至關重要,國家獸醫研究所對畜牧業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農業部從國家獸醫研究所購買疫苗,然后分發給農民,包括該國東部的牧民,因為他們的動物在大面積地區游蕩,并與野生動物混在一起,最容易感染疾病。
據世界銀行統計,埃塞俄比亞有6000萬頭牛,是非洲牲畜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五大牲畜國。畜牧業約占該國經濟的五分之一,占其出口的近10%。
為了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進口國不斷變化的規章制度,國家疫苗研究所在過去十年里將疫苗產量從每年9300萬劑增加到2.6億劑。這也使其能夠向鄰國出口疫苗,包括預防小反芻獸疫的疫苗。小反芻獸疫是一種山羊和綿羊的病毒性疾病,根除這種疾病是非洲聯盟的一個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