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口蹄疫暴發,而疫苗無效,使摩洛哥無數的牛、綿羊、豬、山羊和其他蹄類家畜處于危險之中。口蹄疫是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受感染動物會發燒、口蹄上出水泡,可能導致跛行和其他癥狀,使動物不適合食用,給農民造成損失。原子能機構與糧農組織合作,支持地方當局建設先進分子技術能力,通過開展基因比較分析,選擇了一種不同的疫苗,成功結束了疫情。
諸如導致口蹄疫之類病毒,正在不斷演變為新的種類和毒株。疫苗是控制病毒暴發的有效方案,但特定的疫苗只對特定的病毒株有效。了解一種病毒的基因組對于確定最佳疫苗至關重要。
保護摩洛哥蹄類動物的工作在疫情暴發前兩年就開始了,當時卡薩布蘭卡國家食品安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通過原子能機構的技術合作計劃接受了培訓,內容包括識別和描述疾病病原體以及指導控制和應對措施。這只是2017年原子能機構-糧農組織基因測序服務建立以來開展的許多培訓舉措之一。目前,這項服務所提供的支持橫跨了亞非拉,為那里的專家使用和了解最新的病原體表征分析技術提供了幫助。
“描述病原體特征和了解動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起源對于制定有效的疾病應對措施至關重要。”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中心動物健康技術官員Ivancho Naletoski說。Naletoski一直在帶頭提供測序服務,為全球科學家構建動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系統發育樹培訓提供支持。
系統發育樹是說明一種生物體進化過程的分支圖,有助于科學家了解一種病毒的不同暴發之間的關系并確定其來源或起源。Naletoski說,系統發育樹和深入的遺傳分析,有利于當局做出正確選擇,使病原體得到控制。“對于決策者而言,掌握試圖解決的病毒的準確基因概況非常重要。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各國在選擇疫苗時節省時間和費用。因此,對我們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