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來,各國一直利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提供咨詢,以確保核電廠、醫院放射治療裝置等使用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各類設施的實物保護。然而,由于技術的進步,數字系統現已成為這些設施運營的核心,以致帶來許多新的核安保挑戰。
為了應對包括核設施在內的設施遭受網絡攻擊的實際威脅,2012年,關于實物保護的信息和計算機安全被納入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范圍。自那時起,各國越來越多地要求將這一模塊作為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評審的一部分,以支持其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工作。
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作為原子能機構核安保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相關國際文書和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導則審查一國的現有實踐,并應請求,通過在執行國際法律文書方面提供建議,協助各國加強國家核安保制度、系統和措施。
“自首次開展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工作組訪問以來的27年里,這項服務已發展到能夠應對現代挑戰和需求,”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司材料和設施核安保處處長Heather Looney說,“缺乏計算機安全措施,就無法確保防止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遭到盜竊、破壞或未經授權使用。通過邀請開展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工作組訪問,各國可以受益于關于哪些方面可以改進以及如何改進的建議,”她補充說。
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采用模塊化方案,提供五個模塊,涵蓋以下內容:對核材料和核設施核安保制度的國家審查;對核設施安保系統和措施的審查;對材料運輸安保的審查;對放射性物質、相關設施和活動安保的審查;以及對信息和計算機安全的審查。自1996年首次開展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評審以來,迄今共進行了97次這類評審,有22個國家已要求將信息和計算機安全模塊納入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評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