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有助于延長核電廠壽期,使各國能夠繼續獲得清潔能源效益。
“為長期運行而改造核電站的費用比建造新的核電廠低得多。”原子能機構核電廠運行和工程支持工作組組長Ed Bradley說,“核電廠的長期運行是提高當前核電可持續性的絕佳機會,因為它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低碳電力來源之一。鑒于與過去相比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材料和技術,對于許多試圖實現去碳化的國家來說,這已經成為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方案。”
大多數核電反應堆最初建造時的運行壽期為30至40年。延長核電廠壽期需要評估現有核電廠,并確定它是否可以安全、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地繼續運行到假定的退役日期之后。當核電廠運行壽期被延長時,通常可以繼續運行20至40年。
“鑒于核電廠在最初選址、設計和建造期間所做的廣泛而全面的工作,以及在整個運行過程中的老化管理,加上一定的升級和改造,許多核電廠能夠在遠超過原預期運行壽期后繼續安全運行。”原子能機構高級安全官員Robert Krivanek說。不過,他補充說,一些核電廠的某些組件和設計不容易更新或更新不具有成本效益,這意味著它們不適合長期運行。
老化核電反應堆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退化。隨著核電廠的運行,其結構和部件必須承受住高溫、緊張環境和連續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結構和部件可能會磨損。
“常規評價和部件更換可以緩解退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不是經濟上最佳方案,特別是在長期運行的情況下。”Bradley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