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通過將廢物置于適當封閉隔離設施中來保證其安全。這些設施通過設計和維護,利用天然和專設屏障使人和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適當輻射保護。
處置
放射性廢物最終管理有許多處置方案。這些方案因不同類型廢物的數量和特征、國家具體立法和地質差異而不同。
制定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并開展與其使用有關的活動,旨在確保原子能機構成員國能獲得最大受益。
原子能機構組織國際項目和工作組,致力于協調放射性廢物處置的安全方案,并為成員國之間的交流提供一個論壇。這類國際項目的例子,包括涉及近地表處置設施安全性論證的“安全論證文件概念在近地表處置管理中的實證和應用” (PRISM)項目和側重于論證地質處置設施運行安全和長期安全的“論證地質處置安全國際項目”(GEOSAF),以及高放廢物和乏燃料處置具體計劃的制訂。另一個相關活動的例子是人員擅闖放射性廢物處置設施(HIDRA)的原子能機構項目。該項目致力于近地表處置設施關閉后階段安全評定中的人類闖入問題。
隨著核能發電的不斷增加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研究、工業、醫學和農業領域的廣泛有益應用,人們對共享處置方法的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原子能機構為支持成員國制訂處置計劃和解決方案而在下述領域提供援助:
- 在一個綜合的國家放射性廢物管理基礎結構框架內制訂處置計劃;
- 開發近地表處置設施和地質處置設施,包括廢密封放射源的鉆孔處置;
- 保存和傳播廢物處置的開發、運行和運行后的知識;
- 改進近地表處置庫;
- 通過使用網絡(國際低放廢物處置網(DISPONET)和地下研究設施網(URF)提供廢物處置技術應用培訓,促進放射性廢物處置專業人員之間的交流;
- 通過利益相關方的參與來解決科學、技術、制度和社會政治問題,以支持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