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在戈壁沙漠啟動其首個地下研究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以確定該區域對未來地質處置中國51座運行核電廠產生的乏核燃料等高放廢物的適宜性。該實驗室的建設歷經30多年的研究,其間得到了原子能機構的支持。科學家將利用該實驗室獲取場址巖石的地質、水文、地球化學和工程特征,并進行評價。
中國自1985年以來一直致力于為高放廢物處置庫選定合適的場址,從1999年開始,原子能機構為這項工作提供了支持。正在建設該地下研究實驗室的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地研院)副院長陳亮說:“高放廢物安全處置對于中國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的高放廢物處置戰略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驗室研究和初步選址,已于2020年完成。第二階段是在地下研究實驗室建設開始后,于2021年至2050年開展地下現場試驗。最后階段是處置設施建設,計劃在現場試驗證明該區域適宜性的前提下于2041年至2050年開展建設處置設施。
高放廢物可以保持放射性長達數千到數十萬年。 對于其安全可靠的長期管理,國際公認的解決方案是在地下數百米的設施中進行地質處置。芬蘭的地質處置設施已經進入建設階段。(觀看視頻昂加洛 — 核廢物解決方案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