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不育技術是一種利用電離輻射對實驗室飼養的大量昆蟲進行絕育的方法,這些不育昆蟲隨后被釋放到害蟲孳生區域,與野生害蟲種群交配。由于這些不育昆蟲不能產生任何后代,昆蟲種群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降少。
盡管對于許多種類的昆蟲,既可以釋放不育雄蟲,也可以釋放不育雌蟲,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作為昆蟲不育技術的一部分只釋放雄蟲更具成本效益。這樣做有幾個關鍵原因。首先,不育雄蟲在阻礙野生種群繁殖方面要有效得多,因為它們會主動尋找野生雌蟲交配,并能與多個雌蟲交配。因此,只釋放雄蟲可以加速誘導不育,因為不育雄蟲只與野生雌蟲交配,而不會被不育雌蟲干擾。此外,在絕育過程失效這種不大可能發生的情況下,只釋放雄蟲也消除了將可育雌蟲引入環境的風險。其次,對于只釋放雄蟲的昆蟲種類而言,與既釋放雄蟲又釋放雌蟲相比,包裝和釋放不育昆蟲的成本減少一半。第三,只釋放雄蟲要安全得多,因為在一些情況下,釋放雌蟲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只有雌性蚊蟲會叮人吸血,以獲取蛋白質,同時可能傳播致命的疾病。
昆蟲不育技術是目前最安全和最環保的昆蟲節育方法之一,通過減少使用殺蟲劑來保護環境。此外,由于不育昆蟲無法自我復制,因此這種方法不會帶來將非本地物種引入生態系統的風險,而是創造了一個解決害蟲問題的長期方案。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昆蟲不育技術已在全球成功地用于防治一些影響人類和家畜健康的害蟲,如新世界螺旋蟲、采采蠅和傳播疾病的蚊蟲,以及破壞作物和影響貿易的害蟲,如果蠅和飛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