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中子后,人們開始了對中子的研究。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子在研究中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特別是研究人員開始應用中子散射技術之后。如今,研究堆產生的中子被用于各種用途。下面介紹它們的一些應用。
中子散射是一種分析技術,用于了解固體和凝聚態物質的結構和行為。當中子與物質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時,它們的能量和其他性質可能會改變。這些變化可以用來研究物質的結構和動力學。中子的性質也使它們特別有助于研究氫、大的和小的物體,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材料,包括磁性材料。這對于了解骨骼如何自我修復、研究大腦中的蛋白質、改進電池和研制磁體等都很有用。
在進行材料分析時,往往將中子和X射線結合使用,因為它們可提供互補的信息。中子對較輕的元素(特別是對水中的氫和生物材料)敏感,而X射線對較重的元素(如鋼中的鐵)更敏感。將中子和X射線技術結合起來,可以獲得對樣品或物質中所有成分的更高靈敏度。
利用中子進行材料研究和材料開發有助于科學理解和發展各種領域的技術,從電子學到醫學,以及極端條件下的建筑材料,如太空和核電站中的工作設備。
研究堆提供的中子還可以用來幫助研究人員表征文化遺產對象,如繪畫和紀念碑。基于中子的技術可以區分藝術品中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材料(如顏料),以及人工制品(如巖石)的元素組成和紋理。這些方法被稱為“無損檢測”,因為它們允許研究人員在不損壞物體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
中子輻照還可以用來創造具有有用性質的新材料。例如,用中子輻照硅改變其電導率,以用于高功率應用半導體。
研究堆也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放射性同位素是不穩定的元素,通過經歷放射性衰變而恢復穩定。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各種輻射,這些輻射可用于醫療或工業用途。
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見的用途之一是診斷和治療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醫療上應用最廣泛的放射性同位素是锝-99m,它是用放射性同位素鉬-99生產的,用于診斷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