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水資源數據網絡的擴展,同位素水文學正迅速邁入大數據領域。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模型正在為水資源研究帶來新的見解,改進預測能力,以及填補數據空白。
原子能機構的一項研究運用人工智能分析了來自91個國家1257個湖泊的同位素數據,結果顯示:這些湖泊約 20% 的入水量因蒸發而損失,而在約10% 的情況下,湖泊的蒸發損失極為嚴重,超過總入水量的40%。這意味著許多湖泊無法彌補蒸發損失,這使它們面臨隨時間逐漸消失的風險。“我們利用人工智能確定了蒸發的主要驅動因素。”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原子能機構同位素水文學家Yuliya Vystavna表示,“根據氣候類型(熱帶、亞熱帶、溫帶、大陸帶或寒帶)的不同,蒸發的驅動因素也有所差異。”該研究運用人工智能模型確定哪些湖泊面臨最大的消失風險。
原子能機構的另一項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模型識別影響水動態的因素,并估算全球45個流域中“年輕水比例”(即水齡小于三個月的水)的情況。“年輕水比例”可反映水在環境中的儲存和釋放方式,揭示水的滯留和流動模式。這有助于加深了解河流如何應對天氣變化和土地變化,使社區能夠更好地為洪澇和干旱做準備,并更有效地管理水資源。“通過了解這些動態變化,我們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模式演變帶來的挑戰,確保河流持續為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務。”原子能機構物理和化學科學司司長Tzanka Kokalova-Wheldon表示。
專家們認為,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分析水資源數據,有望顯著改善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決策過程。為推進這項工作,原子能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近期開發了一個將人工智能與水文和同位素數據相結合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