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通過與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長達四年的合作,以幫助該國利用核技術確保可靠的食品安全檢測和監督,因而得以繼續出口各種食品。
2016年至2018年期間,在泰國主要出口市場收緊食品質量和安全要求后,泰國一家主要食品安全控制實驗室在檢測動物食品中獸藥殘留和相關污染物方面遇到了困難。該實驗室向原子能機構尋求支持。原子能機構與糧農組織合作,開展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實驗室能力提高和培訓計劃,以利用核技術和同位素技術促進快速篩查和識別食品中的化學殘留物和污染物。通過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計劃提供的培訓和實驗室設備使泰國當局能夠滿足其主要市場的新要求,并繼續出口食品,包括估計90萬噸的家禽產品、3000噸的蜂蜜和蜂蜜產品。
“得益于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的幫助,我們的食品安全實驗室檢測能力顯著提高。”服務于國家食品安全主管部門的官方實驗室,畜產品質量控制局獸醫公共衛生實驗室的醫學科學家和分析師Apichaya Sungthong說。“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泰國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良好控制和安全。”
泰國是亞洲最大的食品出口國之一。為了保持和發展其出口型經濟,它必須滿足不斷變化的安全和檢測標準。
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處食品安全專家James Sasanya說:“消費者意識的提高,國內和國際市場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準則,以及分析技術的進步,都要求實驗室有更好的裝備,分析人員要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計劃,畜產品質量控制局實驗室超過21名分析人員接受了同位素技術和放射受體分析技術的使用培訓(見放射受體分析)。科學家還獲得了食品安全檢測的分析方法規程和標準操作程序以及這些方面的培訓。在取樣和實驗室質量管理技術方面以及確定和有效實施適當的能力測試計劃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培訓和指導。該實驗室還收到了一系列設備和裝置、穩定同位素標準、測試套件和相關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