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一天,你買的每件產品都會有一個標簽,標明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記錄你的每日碳排放而不是你的飲食變成一種新趨勢… 隨著氣候變暖的威脅日益加劇,當今社會更加渴望擁有低碳經濟和凈零排放的世界。
作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于,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最近國內的相關重大發展表明,中國已將核技術視為助力能源行業脫碳的一個重要途徑。
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圖片來源:中核集團)
想象有一天,你買的每件產品都會有一個標簽,標明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記錄你的每日碳排放而不是你的飲食變成一種新趨勢… 隨著氣候變暖的威脅日益加劇,當今社會更加渴望擁有低碳經濟和凈零排放的世界。
作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于,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最近國內的相關重大發展表明,中國已將核技術視為助力能源行業脫碳的一個重要途徑。
位于福建省的福清核電站(圖片來源:中核集團)
2022年1月1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開始向電網送出第一度電。根據中核集團,每臺“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簡單來說,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
海南昌江核電二期4號機組核島反應堆(圖片來源:中核集團)
2021年12月底,海南昌江核電二期4號機組核島反應堆及浙江三澳核電項目2號機組核島開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投產后,它們將源源不斷地向海南省和長三角地區輸送清潔能源。
2021年12月20日,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送電成功。這是在石島灣核電站部署的兩座小型模塊堆(SMRs)中的第一座。這些反應堆的堆芯由石墨球和特殊設計的燃料顆粒組成,可以在高達750攝氏度的溫度下運行,為工業提供低碳熱量,與傳統反應堆相比效率更高。
原子能機構通過技術合作計劃和協調研究項目向各國提供援助,以評價核能在各國氣候變化減緩戰略中的作用,以此作為能源系統分析和規劃能力建設進程的一部分。為此,原子能機構向各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和方法。
通過《核能叢書》出版物以及協調研究項目、會議和小組分享知識和經驗,原子能機構協調高溫氣冷堆(HTGRs)的發展和部署,例如通過氣冷堆技術工作組(TWG-GCR)以及原子能機構的用于反應堆分析的開源核代碼平臺(ONCORE Platform)。該平臺免費提供計算機代碼,以支持分析先進動力堆的研究、教育和培訓,從而促進高溫氣冷堆的發展和部署。 2021年12月,14個國家聚集在原子能機構,討論開發和部署先進高溫氣冷堆計劃,以幫助工業和交通等部門脫碳,并在2050年之前成功實現能源轉型,達到凈零排放。
“核電是高效、大規模且不排放二氧化碳就能生產氫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核能部主任Mikhail Chudakov說。“高溫氣冷堆被認為是最適合核氫生產的反應堆類型。”
原子能機構最近的一項研究強調了使用高溫氣冷堆生產清潔氫氣的潛力。該研究表明,當天然氣價格上升到遠高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時,核氫生產將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式之一,正如最近歐盟、英國和亞洲部分地區的發生的情況一樣。
其他依靠化石燃料供熱但可轉向使用低碳高溫氣冷堆的流程包括海水淡化、建筑供熱和工業用工藝熱、煉油和合成氣生產。例如,中國預計在2030年后將HTR-PM600推向商業化,這將包括六個反應堆模塊和一臺可產生650兆瓦的蒸汽渦輪機。
2021年12月6-17日,原子能機構與中國核工業黨校/核工業學院(中核集團下屬機構)聯合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能管理學校。來自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尼日利亞及南非等11個國家的52名專業人員參加了本期培訓,學習了核能相關的知識并重點了解了中國的“華龍一號”以及核電項目成功運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