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原子能機構營養數據庫中的數據開發出的一個新方程正在幫助研究人員評估研究和調查中自我報告的飲食信息的準確性。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 -食品》上的一篇科學文章,這一利用機器學習開發的方程揭示,在兩個廣泛使用的營養數據集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記錄可能是誤報。
這一揭示突出表明,需要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人們真正在吃什么。
營養流行病學是一個研究飲食與人類疾病之間聯系的領域,通常依靠問卷和食物日記等工具來評估飲食攝入。然而,這些方法容易造成誤報,因為參與者可能會不準確地估計份量、記錯吃了什么、故意虛報消費量,甚至在報告期間改變飲食習慣。
“許多試圖將飲食暴露與疾病結果聯系起來的營養流行病學研究都基于不可靠的數據,這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研究結果相互矛盾,”論文作者之一、中國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英國阿伯丁大學教授John Speakman說。
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就認識到了誤報問題及其對代謝研究的影響,但由于這些工具被認為很有用,而且缺乏實用、方便的替代方法來收集飲食數據,因此,研究仍在繼續使用這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