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爾斯堡,正在進行一項試點項目,使用昆蟲不育技術來抑制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的蚊蟲。該項目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專家的支持,目的是減少在佛羅里達州廣泛傳播疾病的埃及伊蚊數量。
埃及伊蚊很難用傳統的昆蟲防治技術來防治,因為它們晝伏夜出,有隱蔽的繁殖棲息地,很難發現和清除它們的幼蟲。此外,這些蚊蟲對殺蟲劑的抗藥性不斷增強。佛羅里達州西南部的李縣蚊蟲防治區自1958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努力減輕這些蚊蟲對公眾健康的威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殺蟲劑抗藥性的增加,埃及伊蚊在該縣變得幾乎無處不在,迫使李縣蚊蟲防治區尋找其他方法來對付這種具有挑戰性的蚊蟲。
邁爾斯堡正在開展一個新的試點項目,采用昆蟲不育技術來抑制病媒蚊蟲的數量。昆蟲不育技術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害蟲控制方法,利用輻射使雄性昆蟲絕育,然后將它們釋放到野外與野生雌性交配,減少或消除后代。該項目得到了原子能機構“和平利用倡議”提供的預算外資金支持。
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中心蟲害防治處處長Rui Cardoso Pereira提到,“由美國通過‘和平利用倡議’捐助的預算外資金幫助在研發基礎上改進了針對伊蚊的昆蟲不育技術包,并將其應用于成員國的試點項目。”埃及伊蚊可傳播基孔肯雅病、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等疾病,對公眾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