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老撾)的主要主食作物,對糧食安全和就業至關重要。該國80%以上的農民種植水稻,水稻種植面積約占該國耕地面積的60%。然而,老撾的山區地形、季風頻繁的熱帶氣候、土壤侵蝕、合適水稻品種的缺乏加上肥料的使用不足限制了水稻產量,威脅著這個農業社會的生計。由于該國72%的水稻種植面積依賴自然降雨,預計氣候變化狀況下日益多變的降雨模式將對水稻生產產生破壞性影響。
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合作,通過使用核技術(見穩定同位素技術)確定的更佳土壤和養分管理做法,支持老撾農民將水稻產量提高了60%。在農民田間進行的試驗表明,通過優化施用化肥和糞肥,水稻產量從每公頃3.16噸增加到5.1噸。???????????????
萬象省薩納卡姆地區的農民Somphet Siphandone說,“我采用這些做法已三年了。”他參與了一個將利用核技術獲得的科學發現付諸實踐的試點項目。“與我們的傳統做法相比,我的產量增加了60%。 ?我們通過培訓引入了高效和有效的農業技術,它們在我們的田間表現良好。得益于這一計劃,我們的抗氣候能力提高,收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