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今天發布了對未來幾十年核電發展的年度展望,連續第三年上調了對全球核電增長的預測。
無論高值還是低值假想情況,原子能機構現在都認為,到 2050 年,核能裝機容量將比 2020 年多出四分之一,這凸顯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尋求這種清潔可靠的能源,以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挑戰。
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在于維也納舉行的原子能機構2023年第二屆“氣候變化和核電的作用:原子促進零凈排放”國際會議 開幕式上宣布了《到2050年的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年度報告中的上述新預測。
“氣候變化是一大驅動因素,但能源供應安全也是一大驅動因素,”格羅西總干事在描述前景改善的原因時說。“許多國家正在對其現有反應堆進行延壽,考慮或開始進行先進反應堆的設計和建造,并研究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小型模塊堆),包括用于發電以外的應用。”
在新展望的高值假想方案中,核電裝機容量到 2050 年將翻一番多,達到 890 吉瓦(電),而目前只有 369 吉瓦(電)。在低值假想方案中,裝機容量將增加到458吉瓦(電)。與去年的展望相比,高值和低值假想方案分別上升了 2% 和 14%。
2021 年,原子能機構自 2011 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首次上調了預測值。自 2020 年展望以來,到 2050 年的高值預測值現已增加了 178 吉瓦(電),增幅為 24%。該報告的低值預測值增長甚至更高,約為 26%。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地緣政治局勢和軍事沖突加劇了全球能源格局的迅速變化,在此背景下,裝機容量預測值的大幅增長凸顯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如何將核能視為一種彈性、可靠和低碳的能源。報告還反映了核電在確保能源安全以防止未來能源供應和價格波動方面的重要性。
迎接未來的挑戰
盡管展望樂觀,但氣候變化、融資、經濟因素和供應鏈復雜性等固有挑戰依然存在,可能會阻礙該行業的發展。報告稱,雖然為克服這些障礙正在開展國際合作和其他努力,包括原子能機構的“核協調統一和標準化倡議”,以促進安全可靠部署小型模塊堆,但要為新的核項目創造公平有利的投資環境,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格羅西總干事說:“‘核能’或‘可再生能源'是一種錯誤的說法。”“這種錯誤的說法對每個人都不利,尤其是在實現公平和有利的投資環境方面。我們的競爭環境還不公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以科學、事實和理性為基礎,從技術不可知論的角度做出決策。”
自40年前首次發布以來,原子能機構的預測就不斷得以完善,以反映不斷演變的全球能源環境。過去十年間,核電的發展一直保持在之前年度報告版本預測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