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疾病和作物蟲害會嚴重影響糧食供應和經濟。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會形成一些涉及使用化學品的耕作方式,從而可能引發另一個問題:食品中的不安全化學殘留物和污染物水平。為了幫助各國加強食品安全并遵守進出口管制的嚴格要求,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最近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與14個國家的實驗室完成了一個地區項目,旨在幫助建立或提高其食品安全檢測能力。
自該項目于2016年啟動以來,來自參與國的200多名食品安全專家接受了利用核技術分析殘留物和食品污染物、實行質量保證和控制以及維護設備的培訓。他們還參加了科學會議和實驗室間能力測試計劃以及有關分析方法、實驗室質量管理、設備維護和故障排除的團組培訓。
參與該項目的緬甸獸醫化驗實驗室負責人Moe Thein說:“我們過去將大部分分析工作外包給國外的實驗室。現在我們有了資源,可以自己開展這些工作。”獸醫化驗實驗室現在有能力篩查食品和動物飼料中的獸藥殘留和霉菌毒素(由真菌或霉菌產生的有毒物質),這得益于食品安全測試培訓以及通過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計劃采購的新放射受體化驗設備和其他實驗室物項。放射受體化驗設備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如碳-14或氚)作為示蹤劑來識別是否存在某種殘留物或霉菌毒素。Thein說:“諸如放射受體化驗等篩查技術具有可靠檢測方法,可通過削減外部檢測費用和周轉時間來完善服務。”
約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是負責國家食品安全檢測的機構,現在可以檢測進口和當地生產的農產品中30多種不同類型的抗微生物藥物殘留物,如抗生素。專家們接受了分析方法和質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培訓,并參與了能力測試計劃。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中心的食品安全專家James Sasanya說:“這有助于保護消費者,提高收入并防止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確定的 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農業研究所現在有能力篩查和量化牛奶等 “日常”動物產品中的藥物殘留,這要歸功于一臺超高效色譜儀和用于檢測食品中化學危害的放射受體化驗系統。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農業研究所實驗室管理人員Morris Oromu說:“我們得益于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他們現在滿懷信心地開展新的食品安全檢測。危害篩查有助于提高公眾對食品的信心,并降低健康風險,例如與氯霉素等抗微生物藥物有關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原子能委員會農業司正在應用新的食品安全知識來識別某些國際貿易伙伴(如歐盟)禁止使用的提高肉產量的動物生長促進劑。進口商要求出口國保證所進口食品符合安全要求,核實這一點的一種方法是要求出口國證明其具有針對化學品危害的可靠且可核查的系統性檢測程序。
通過原子能機構/糧農組織的培訓和協助采購實驗室設備和試劑,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黎巴嫩、馬來西亞、蒙古、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菲律賓等10個國家完善了其國家檢測計劃,擴大了常規檢測以涵蓋更多食品,抑或增加了所檢測藥物殘留或污染物的范圍。
來自中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阿曼和越南的專家也參加了該項目的一些培訓和會議,了解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方法和技術。在整個項目中,共享了用于標準操作程序或檢測殘留物和污染物的方法,以協調參與國之間的常規檢測。
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部計劃管理官員Gerald Cirilo Reyes說:“這個地區項目將具有不同能力的機構聚集在一起工作,促進了經驗和良好實踐的共享。憑借其具有的能力,該地區的機構現在每年能可靠地分析一萬多份食品樣品。”
通過該項目,還協助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蒙古、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的其他實驗室獲得或更新了關于檢測和校準能力一般要求的國際標準ISO/IEC 17025:2017。作為對實驗室服務和標準嚴格的定期評定,國際標準化組織認證為國際貿易開辟了道路。
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將繼續支持該地區的國家開展后續技術合作項目,將檢測范圍擴大到動物源性產品之外,涵蓋植物產品,包括水果、蔬菜和谷物,以進一步加強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食品安全。
閱讀更多關于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確保食品安全的工作的信息糧食安全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