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爪哇島Sukorejo — 上個月,印度尼西亞農業部選擇采用核技術開發的改良大豆品種作為其旨在加強該國糧食安全的國家自給自足計劃的基礎。
大豆發酵而成的豆豉是一種國民主食,通常與米飯和湯料一起食用。然而,過去幾十年,由于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豆豉消費數量大大增加,印度尼西亞的豆豉生產漸漸無法實現自給自足。到目前為止,每年消費的220萬噸大豆中,近60%來自進口。作為糧食安全計劃的一部分,政府希望扭轉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大幅增加國內生產。然而,增加生產就需要高產品種,這樣的品種還應當適合該國的熱帶氣候,并且能夠抵抗本地害蟲。
農業部負責該項目的官員Lukman Hakim說,農業部現已根據品種的優良特性,選擇了該國國家核能機構開發的一個品種,用于大規模種子生產,然后分發給農民。該品種名為穆提亞拉1號(Mutiara 1),系用輻照開發。輻照是通常用來讓作物具備有用新特性的過程(見“科學”欄)。名稱中的“拉”字(音節“ra”)就代表輻射。
他說:“農民們更喜歡穆提亞拉品種,因為它能抗洪、抗澇,還特別因為它的種子比現有品種大。”
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合作,支持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國家利用輻射促進農業研究和發展,包括開發增強型種子品種以改善生產。
提高農民收入
東爪哇省國家大豆種植區已采用新品種的12個農民之一Gatot Gatot說,與傳統大豆品種相比,穆提亞拉1號有很多優勢。他說:“這種大豆植株更矮、更壯,而且更耐風、更能抵抗疾病。”更重要的是,這個品種的產量在每公頃3噸以上,高出本地品種25%。而且種子更大,質量更好,每公斤能賣到6500到7000盧比(40-44歐分),相比之下,本地品種只能賣6000盧比。
“所有這些優點加起來,生活就好多了,”Gatot說。
在這個村子的200個農民中,大多數人都想種植穆提亞拉1號,但是現在沒有足夠的種子分發。農業部在該地區的一位推廣官員A. Sidik Tanoyo說。“最近的政府決定將改變這一切。”
農業部要求Gatot及其鄰居不再出售種子供豆豉生產用,而是提供給其他想種植新品種的農民。“兩到三年之后,穆提亞拉1號將成為該地區的標志性作物,”Tanoyo說。
與此同時,國家核能機構的科學家將繼續開發新品種,進一步改良大豆特性。位于雅加達的國家核能機構同位素和輻射應用中心的植物育種員Azri Kusuma Dewi說,穆提亞拉1號種子在雨季會帶棕色,不好成活,所以并不理想。因此,建議只在旱季種植,而另一半年時間則種植傳統品種。她說:“我們需要通過誘發突變進一步優化穆提亞拉1號,培育出適合雨季的另一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