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干旱地區的蘇丹農民現在有了一種耐旱的花生品種,這將改善他們的生計,增加該國的花生出口。這種新品種的產量提高了27%,而用水量減少,并且有可能使農民的收入翻一番。它是在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合作,利用核技術開發的。
蘇丹西部埃奧貝德農業研究站站長Elgailani Adam Abdalla說:“北科爾多凡州雨澆地區的農民過去種植的花生作物較少,因為他們普遍認為環境不適合。”他補充說,相反,他們不得不依賴利潤較低的農產品,如西瓜。“有了這個新品種,他們第一次看到花生作物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也能生長和高產。”
花生,也被稱為落花生,通常被壓成油或用于當地的各種菜肴,包括沙拉、湯和燉菜。它們的葉子和莖,以及壓制的花生餅,都是很受歡迎的牲畜飼料。
蘇丹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國之一,但近年來其排名有所下降。蘇丹西部各州傳統的小規模農業生產了該國70%的花生供應。由于花生依靠降雨生存,這些地區毀滅性的干旱嚴重影響了農民的高產能力。
政府現在希望在改善自給自足的農民生計的同時,重新獲得出口大國的地位。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種能夠在這些干旱易發地區高產的作物品種。在埃奧貝德農業研究站進行了十年的研究后,蘇丹農林部于2018年推出了一種名為“Tafra 1號”的品種,目前正在繁育種子,以便大規模分發給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