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六十二屆大會期間舉辦的會外活動上,專家小組成員總結指出,在建造公共建筑、橋梁和公用管道時,將輻射技術用于無損檢驗可大大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并拯救生命。參加者們討論了用于無損檢驗的關鍵核技術,以及在尼泊爾、厄瓜多爾和墨西哥發生地震后,原子能機構是如何協助各國政府利用該技術評估建筑結構完整性的。
工業射線照相是最常見的無損檢驗技術,它使用短波X射線、γ射線和中子檢驗土木結構的完整性而不會對其造成損害。這項技術依靠的是各種材料獨特的吸收特性。專家們指出,在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在建設階段,利用無損檢驗技術定期進行質量檢查可以幫助避免意外坍塌。
“在自然災害管理方面,無損檢驗技術有多種用途。在地震發生之前,該技術可用于防止潛在坍塌,在地震導致的緊急情況期間,該技術可用于評估受損建筑物的可用性,而在地震之后,該技術可用于設計重建干預措施”,Foppoli Moretta咨詢工程師聯合公司技術總監Dario Foppoli說道。
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文化遺址、重要公共建筑以及管道分布網都有可能受損。盡管有些建筑物在震后仍能屹立不倒,但它們可能已經產生隱形裂縫,如不能盡早發現和快速修復,這些裂縫會造成進一步的風險。使用無損檢驗技術對于發現建筑物中這類隱形裂縫至關重要。
2017年,日本向原子能機構的一項倡議捐款725 200美元,以供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后,使用核技術檢驗建筑物和其他土木結構的完整性。在若干技術合作項目框架下,原子能機構正在為無損檢驗技術專業人員提供培訓,并在幫助他們在拉丁美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建立網絡,以便在災難發生時能夠分享經驗、專門知識甚至是設備。這些捐款通過原子能機構和平利用倡議調撥。
原子能機構計劃管理官員Mykola Kurylchyk說,“國家無損檢驗技術能力和地區協作加強,可提高受地震或其他破壞性自然現象影響的土木結構的抗災能力。它可以幫助應對后果并支持災后賠償。核技術在災害預防和管理方面也可發揮關鍵作用。”
今年早些時候,原子能機構向墨西哥和厄瓜多爾提供了無損檢驗設備,用于在強震后檢驗建筑物。新設備將使墨西哥成為在拉丁美洲發生自然災害時提供緊急支助的地區中心。
墨西哥國家核研究院技術官員Eduardo Robles Piedras說,“原子能機構對建立無損檢驗技術能力尤其是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支持不可或缺。”
在2015年尼泊爾發生毀滅性地震之后,國際原子能機構為尼泊爾檢驗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了支持,還提供設備并為當地專業人員舉辦培訓,以建設該國的無損檢驗能力。
“地震之后,人們害怕進入建筑物,寧愿待在外面或帳篷里。利用無損檢驗技術檢驗關鍵結構可以加強公共場所的整體安全性并提高生活質量”,尼泊爾城市發展部城市發展和建筑施工司司長Mani Ram Gelal說。
放射性示蹤劑是在自然災害發生后可以適用的另一項有用的核技術。該技術用于評估地下供水管網的結構完整性,有助于找到地下的漏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