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國領導人召開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即“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8屆會議之際,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主辦并參與約50項活動,重點介紹核科學技術可以為減緩、適應和監測氣候變化提供的解決方案。
位于藍區的原子能機構“原子用于氣候”(Atoms4Climate)展館將圍繞以下四個領域舉辦活動:能源、糧食、海洋和水。低碳核能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核技術還可用于加強全球糧食安全,監測海洋健康和改善清潔水獲取途徑,所有這些方面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將在12月1日星期五舉辦的旗艦活動中宣布得到數十個國家支持的《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核電的聲明》,其中將突出核電作為能源結構一部分的作用。活動將進行實況直播。
格羅西先生在“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8屆會議召開之前的一次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說:“在‘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歷史上,有核國家將第一次能夠說,是的,我們要用核電,是的,核能是我們所面臨這一全球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12月2日星期六,格羅西先生還將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一起宣布,明年將在布魯塞爾舉行首屆核能峰會。該活動將進行實況直播。了解更多。
有關原子能機構和合作伙伴活動的完整清單,請參見IAEA @COP28頁面。
凈零排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全球需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8%,才能將全球平均溫升幅度限制在遠低于2℃的范圍內,若要將溫升幅度限制在1.5℃范圍內,則需要減少42%的溫室氣體排放,這兩個目標是2015年關于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設定的。“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8屆會議將以該協定下的首次“全球評估”為特色,即對各國在實現減排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全面評定。
氣候界已達成共識,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將能源部門碳排放減少到凈零水平。核電約占全球發電量的10%,提供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低碳電力,在實現凈零排放的未來中發揮關鍵作用。
核電具有可負擔性、適應性和能源供應安全性,能與可再生能源一起使用,實現凈零排放。原子能機構“原子促進凈零排放”(Atoms4NetZero)”倡議為決策者提供數據驅動的綜合能源假想情景建模,其中包括核電在促進凈零排放方面的充分潛力,有助于填補政府和金融機構在支持新核電項目時所用研究方面的空白。
12月5日,高級別國際代表將在Atoms4NetZero展館舉行題為“對實現零凈排放而言核部署是否太慢?”的活動。專家小組成員將講述他們的經驗,目的是打破核能發展太慢而無助于實現脫碳目標的普遍說法。
12月10日,“原子用于氣候”(Atoms4Climate)展館將舉辦一個主題為建設適應型清潔能源系統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