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58座核動力堆,2018年生產了法國近72%的電力,是核能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除了發電,法國的核電廠還產生了大量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
法國專家表示,除了嚴格的立法和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外,法國國家乏燃料政策的優勢還可歸功于其核電廠的標準化和乏燃料再循環政策。這帶來了有效和可靠的電力供應,同時也減少了放射性廢物負擔。
在法國,所有在運機組僅屬三種標準類型的壓水堆,全部由法馬通公司設計:34座三回路900兆瓦(電)反應堆、20座四回路1300兆瓦(電)反應堆和4座四回路1450兆瓦(電)反應堆。因此,法國核動力堆在擁有大規模核電廠的國家中標準化程度最高。所以在處理核燃料循環后端問題時,包括乏燃料和廢物管理、退役和環境整治,可以采取標準化方案。
為了管理每年產生的近1150噸乏燃料,法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一樣,早就決定通過乏燃料再循環或后處理來閉合其國家核燃料循環。由此,法國核工業可以從用過的燃料中回收鈾和钚供再利用,從而也減少了高放廢物量。
核燃料再循環過程涉及將核動力堆中形成的乏燃料中的钚(燃燒鈾燃料產生的副產品)和鈾制成一種“混合氧化物”,在核電廠中再次使用,生產更多的電。
“乏燃料再循環是法國核工業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國核工業擁有30多年的工業經驗,”運行法國核電廠的法國電力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核燃料部主管Denis Lépée說。
“這樣就可以限制乏燃料材料的量和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同時以安全的方式進行廢物整備。此戰略是法國總體核電生產的重要支柱,對法國的能源獨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乏燃料再循環是法國核工業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國核工業擁有30多年的工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