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堆中對寶石進行輻照是一種普遍的實踐,目的是增強寶石的顏色,提升其市場價值。原子能機構與各國監管機構合作,確保這種實踐對工作人員和消費者的安全。
寶石輻照:保護工作人員和消費者的安全
某些寶石的顏色可能會因輻照而改變或增強,從而提高其商業價值。(照片來源:Adobe圖庫)
為什么要對寶石進行輻照?
通過將晶體小心暴露于劑量受控的電離輻射,工作人員可以誘導晶體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更濃烈的色彩。這種改變是因為輻射使寶石晶體中的電子從晶格位逃逸,從而改變光吸收的模式。
經輻照的鉆石、藍寶石和黃寶石與其他寶石一樣,可以呈現出濃烈的藍色、綠色、粉色和其他顏色,與從地下開采出來時的淺色相比,色彩往往會明顯改善。
這些寶石一經輻照,即可能含有活化的殘留放射性物質,需要小心控制其劑量水平,以確保珠寶業工作人員和消費者的安全。重要的是,要對參與這些寶石制造和交易的人員進行有效的輻射防護監管監督。
原子能機構輻射安全和監測處處長米羅斯拉夫·皮納克說:“經輻照的寶石可能需要貯存起來,以降低其輻射水平,其后這些寶石才可以進一步加工或供公眾使用。原子能機構發布了安全標準,就經輻照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寶石和其他消費品的制造和銷售授權、監管和正當性為各國提供指導。”
《消費品的輻射安全》
寶石原石可以在切割的不同階段進行輻照,從完全未切割到切割、拋光階段,以及可供鑲嵌于諸如項鏈等的階段。輻照通常由寶石批發商安排,以實現所需的增色效果。然后,這些寶石要在輻照設施中保存一段時間,直至放射性自然衰變到原子能機構《國際基本安全標準》或國家監管機構所規定的安全水平。
若無適當監管,輻照寶石可能會產生相對較大的輻射劑量,主要會影響到皮膚,并可能造成皮膚灼傷。因此,為了確保按照輻照寶石的監管流程和導則對寶石進行謹慎處理和準備,以供出售,監管監督至關重要。
如果一個國家選擇生產和交易輻照寶石,原子能機構建議其采用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其中介紹了輻照設施應如何建立和執行有效的質量保證和核實程序。其目的是確保不直接向公眾提供輻照后活度濃度超過監管限值的寶石,而是等到活度濃度降低后再提供,并確保特定批次的寶石可追溯。方法包括批次標簽、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濃度評定、衰變和解禁時間的計算,以及安全貯存安排和解禁標準。
“確保通過利用或發射輻射而發揮作用的消費品的安全是一項監管要求。作為監管機構,我們必須走在行業發展的前沿,預測挑戰,并制定穩健的框架,不僅要應對當前的風險,還要預測未來的風險,”沙特阿拉伯核與輻射監管委員會高級專家伊戈爾·古賽夫說,“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管理輻射安全,而是界定和體現最佳實踐,確保盡可能安全地使用這些技術”。
原子能機構《消費品輻射安全》系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機構共同倡議編寫,根據原子能機構“一般安全要求”協助各國安全制造和供應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寶石和其他消費品,如電離室煙霧探測器、鎢弧焊電極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這會讓各國能保持適當的管制水平,防止銷售按不合理實踐生產的消費品,同時又不會不必要地阻礙按合理實踐生產的消費品的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