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了解有關原子能機構工作的更多信息,請注冊獲取我們的每月動態,其中包含我們最重要的新聞、多媒體和其他信息。
目前有100多個核聚變裝置(包括公共的和私營的)正在運行、建造或規劃。(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聚變裝置信息系統)
作家諾曼·文森特·皮爾曾經說過:“上天攬月吧!即使失敗,你也會跌入繁星之中。”說到核聚變,科學家們正在向星星進發,他們在試圖探索是否有可能在地球上實現工業規模的聚變發電。
在全球范圍內,約有50個國家的專家在致力于等離子體物理學和核聚變技術的發展研究。面對迅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因燃燒化石燃料而加速的氣候變化,其中許多國家正在努力加強其聚變研究計劃。
為了促進正在進行的國際努力,國際原子能機構向其成員國提供了一系列研究和能力建設活動,有時在地區一級提供,以幫助縮小各國之間在核聚變知識和經驗方面的差距。
在過去的50年里,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組織各種與聚變有關的論壇,包括兩年一次的“國際聚變能源會議”,支持全世界聚變研究和發展。國際原子能機構還組織一系列關于示范核聚變電廠概念的講習班、一系列關于核聚變科學技術相關主題的技術會議以及協調研究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各研究機構和科學家們聚集起來,解決共同關注的關鍵問題。
通過其關于聚變的出版物,例如《核聚變》雜志和其他叢書,國際原子能機構傳播知識和信息,并協助促進先進知識在科學界的傳播。除了維護一個核聚變門戶網站和一個核聚變裝置數據庫外,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建立了基本分子和核數據的數字數據庫,這些數據對于核聚變研究和技術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國際原子能機構還與許多合作伙伴協作,組織和支持關于聚變的教育和培訓活動,包括國際和地區短訓班和講習班。
作為全球核聚變領域的新成員,哥斯達黎加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以通過技術發展和能力建設彌補其與其他國家的差距。2019年,哥斯達黎加技術研究所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下組織的一次講習班,使來自拉丁美洲國家的參加者有機會參加了聯合實驗和在操作該研究所托管的兩個小型聚變裝置方面獲得培訓。
六個國家和歐盟通過歐洲原子能聯營正在世界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ITER方面開展合作。ITER正在法國進行建造(見第10頁文章)。
“對于不屬于ITER項目的國家,國際原子能機構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將ITER知識傳播給更廣泛的群體,反之亦然。它通過技術會議、講習班、短訓班和電子學習材料來實現這一目標,ITER專家為所有這些活動作出了貢獻。”國際原子能機構物理處處長Danas Ridikas說。
2018年捐贈給泰國的HT-6M托卡馬克是該國聚變路線圖的一個主要支柱。(圖/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 隨著泰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擁有其有史以來的首個聚變裝置,這個項目將使我們能夠開始自己的聚變計劃。
自2014年以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等離子體與核聚變短訓班一直是為在泰國啟動聚變計劃和推進該地區聚變研究而開展的關鍵活動之一。2020年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和ITER為該短訓班促進青年人才與國際領先研究人員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支持。”泰國核技術研究所國際合作部負責人Kanchalika Dechates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了專家,他們分享了知識和經驗,極大地鼓舞了年輕一代。”來自該地區80多名年輕研究人員參加了這次短訓班。
為了加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研究團隊之間的培訓和協作,自2004年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牽頭實施了一個關于中小型聚變裝置的協調研究項目,該項目匯集了來自19個國家的研究人員。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助理教授Boonyarit Chatthong說:“這個項目為泰國研究人員與全世界眾多專家會面和合作提供了機會。”
這種長期合作關系使得有可能進行聯合和比對實驗,對不同機構和國家的人員進行培訓,以及為新一代聚變科學家提供前沿理論和技術教育。“隨著泰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擁有其有史以來的首個聚變裝置,這個項目將使我們能夠開始自己的聚變計劃。”Chatthong說。
在泰國建造一個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是該國核聚變發展計劃的核心活動。它將是東盟運行的第一個核聚變裝置,也是泰國和東盟研究人員的一個重要學習平臺。
2018年,國際原子能機構為泰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聚變能源會議提供了資助。這一年,一名泰國研究人員還成為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等離子體物理聯合學院的一員,該學院聚集了來自23個國家的約70名高級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員和其他年輕研究人員,促進了國際協作。
下載 PDF (2.57 MB)
2021.05Vol.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