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之間的25年里,原子能機構發展了應急準備和響應的“應激能力”,包括程序、基礎設施、網絡和專門知識。在這段時間里,原子能機構逐步擴大了其響應能力。在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地震的六年前,事件和應急中心成立,其任務就是應對核和輻射緊急情況,無論這些緊急情況是由自然危害、安全故障還是惡意企圖造成的。
2011年至2020年擔任事件和應急中心主任的Elena Buglova說:“事件和應急中心的目的是處理與安全或安保有關的緊急情況,包括極端事件,無論壓力有多大,都要作出有效的響應。”
Rafael Martin?i?是一位在原子能機構工作了20年的老員工,也是應急準備和響應方面的專家,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長達1300小時的馬拉松式響應中,他在事件和應急中心的操作區服務。Martin?i?回憶說:“對我來說,在那次響應中汲取的關鍵應急準備和響應教訓是,顯然再次強調了這一原則,即所有國家需要相互之間以及與原子能機構分享有關其自身防護行動和其他響應行動的信息。”
Martin?i?說,共享信息有助于持續有效的響應,并使各國政府能夠“就作出采取防護行動和其他響應行動決定的技術基礎”向有關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清晰和可理解的解釋,這對于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提高公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至關重要”。
大型演習,例如世界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國際演習——“三級公約演習”(ConvEx-3),為了解各國在緊急情況下分享其防護行動信息的能力提供了一個窗口。Martin?i?說:“每一次演習都清楚地表明我們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多大的進步,以及我們在汲取這一重要教訓方面還要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