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的融資和市場政策是投資新建核電廠變得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之一,這可能有助于為清潔能源的未來鋪平道路。
核電在運行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因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緩解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被許多國家廣泛認可。其靈活而持續的能源流還可以在其他能源,如風能或太陽能等可變的可再生能源不可用時補充供應。
盡管有這些好處,但采用核電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經濟性。雖然今天的核電的經濟性在許多市場上仍然具有競爭力,但新建核電的融資會有很高的前期資本支出,并需要長期投資。
“能源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許多國家的能源市場變得更加不可預測,因為他們為了去碳化而使能源來源多樣化,這導致能源價格和供應的波動更大。”原子能機構規劃、信息和知識管理處處長黃瑋說,“這種更加不穩定的市場,導致了致力于核電等壽期長、前期成本大的資本密集型技術的不確定性。”
核能研究所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Maria G. Korsnick表示,核工業融資和市場政策的創新方案有助于緩解不確定性,抵御市場波動。技術的進步也有助于使核電成為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參見此處了解更多)。
“為了讓核電在低碳能源的未來充分發揮其潛力,核電廠必須為清潔能源屬性和其他利益獲得適當的補償,而這些屬性和利益在電力市場上的估值并不一致,”Korsnick說,“政策制定者應該在日益形成的共識的基礎上尋求方法,即包括核能是快速過渡到清潔電力系統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這意味著優先保護現有的核能資產,并為建設先進的核能設施創造一個途徑。”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數據,據估計,2017年全球直接能源部門補貼總額至少為6340億美元,其中主要以對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補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