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烏干達人的生計根植于高原,即這個東非國家的山區或高地區域。烏干達的高原分布在東西兩側邊境,是該國4600萬人口中約40%的人的家園。據該國農業、牧業和漁業部數據,這些區域在農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農業是許多烏干達人(包括70%的勞動婦女)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些區域也被認為是土壤侵蝕導致的土地退化現象嚴重的關鍵熱點之一。
這些維系生命的重要土地是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的主題,該研究由首都坎帕拉的國家農業研究實驗室進行,得到了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結成伙伴關系的原子能機構的支助。專家利用核技術評定高原的土壤侵蝕率,以作為決策者、農民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為逆轉或至少減輕土地退化應采取的行動的依據。“作為國家農業研究組織的一個下屬機構,自2013年以來,國家農業研究實驗室在發展侵蝕研究能力方面一直受益于技術合作計劃。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國家農業研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完成了在土壤取樣、分析土壤中可作為侵蝕示蹤劑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使用相關設備方面的培訓,”原子能機構計劃管理官員Valentina Varbanova說。 ?
該研究包括在西南高原魯班達區的梯田上對斜坡橫斷面進行取樣。結果表明大多數梯田遭受了侵蝕,在過去60年中流失了約12.6厘米的表土,這表明為保持烏干達高原陡坡上的土壤而采用的傳統梯田技術效果不足。
“這些高原降雨量大、溫度適中、易于定居,因此人口稠密、農業開發密集,”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中心的土壤科學家Emil Fulajtar說。“這種土地以位于約30度至40度陡坡上的小型家庭農場為主。”雨水可以輕易沖走表土(土壤剖面最肥沃的部分),因此這些地區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