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通過確保核材料仍然處于和平使用,在防止核武器擴散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鈾礦和選冶設施處理大量鈾;它們在擁有全面保障協定附加議定書的國家接受原子能機構核查。
“對鈾礦的核查是在一致性分析的背景下進行的。”原子能機構保障專家 Russell Leslie說。“原子能機構視察員進入鈾礦和選冶廠期間獲得的信息將對照國家申報加以核對,并與原子能機構可獲得的所有其他保障相關信息包括在國家的視察活動中獲得的信息 進行比較,以確保其正在履行保障義 務。”
各國通過締結保障協定接受保障。保障視察員只在其全面保障協定附加議定書生效的國家開展鈾礦核查。附加議定書通過采取額外措施, 例如增加有關國家核燃料循環活動的信息和實際接觸國家相關場所,加強原子能機構的核查能力,以提高保障的有效性和效率。迄今為止,包括所有擁有可運營鈾礦的國家在內,共有132個國家有生效的附加議定書。
這些國家有義務向原子能機構提供有關其核燃料循環活動的更多信息,并允許接觸相關場所,包括鈾礦、鈾和釷濃集廠。這使原子能機構能夠增強對國家核計劃和平性質的信心。
根據附加議定書,視察員收集有關鈾礦和選冶廠的位置和運行狀況信息,并估算鈾濃集廠的年總生產能力。為核實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原子能機構可能對相關礦山和選冶廠進行所謂的補充接觸,以進一步保證不存在未申報的核材料和核活動。
“合理估計生產規模是補充接觸的目標。” Leslie說。
在作為世界上最大鈾生產國之一的澳大利亞,原子能機構平均每年對 一座在運鈾礦開展一次補充接觸。在補充接觸期間,澳大利亞保障和防擴散辦公室的國家視察員陪同原子能機構視察員訪問鈾礦和選冶廠。在視察之前,原子能機構視察員簡單了解礦山狀況。
在對鈾礦和選冶廠的補充接觸期間,原子能機構視察員可進行目視觀察,收集樣品,進行無損分析測量, 并檢查鈾生產和裝運記錄。原子能機構可在短短24小時通知國家當局的情況下進行這些活動。
目視觀察包括對礦山以及工廠基礎設施的檢查。樣品收集包括采集少量鈾礦石和加工過的鈾礦濃縮物進行分析,以及通過在礦山的不同表面上使用棉花擦試采集環境樣品并將這些 擦試樣品密封進行實驗室核查。
“分析礦石濃縮物與分析未精制產品相比可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其純度根據在礦山中采集的地點而有很大差異。”Leslie說。他補充說,礦石濃縮物提供的關鍵數據對于一致性分析 和更好地全面了解一個國家的核活動 非常重要。
無損分析是一種用于分析核材料放射性“特征”的技術,涉及伽瑪探測器等儀器。通過這種技術,視察員可以現場確認礦山核材料的具體性質。
與礦山工作人員一起進行的記錄檢查包括對過去采礦活動以及當前作業信息的審查。Leslie說,衛星圖像也可用于核查過程。
除了進一步確認不存在未申報的核材料和核活動外,對鈾礦的補充接觸還用于確認計劃退役的礦山狀況或核實礦山是否仍然開放和運行。
本文刊登在2018年6月《通報》版《鈾:從勘探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