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為原子能機構采取核技術核實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后建筑物完整性的一項新倡議捐助72.52萬美元。本月早些時候提出的這筆捐贈是通過原子能機構“和平利用倡議”提供的。
地震或洪災之后,重要土木結構即使屹立不倒,也可能產生隱患,而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并迅速補救,這種隱患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危險。使用核技術的工業檢測涉及使用電離輻射以及其他方法對材料的質量進行測試,而不會對其造成任何損害或留下任何放射性殘留物。這種無損檢測技術在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毀滅性地震后被成功使用,以檢測醫院、學校和歷史景點等重要建筑物的完整性。
“無損檢測技術使各國能夠使用簡單便攜的設備快速高效地測試結構,”原子能機構放射性同位素產品和輻射技術科科長Joao Osso Junior 表示。“它可以幫助那些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國家。”
新的活動將為原子能機構在技術合作項目下正在開展的工作提供補充,以支持亞太地區自然災害后民用基礎設施的籌備和恢復工作。該地區國家的專家將得到培訓,并且在災害后需要時獲得無損檢測設備。
日本的捐助將包括在福島縣2013年開放的原子能機構響應和援助網能力建設中心組織培訓班和存儲設備。自該響應和援助網能力建設中心開放以來,原子能機構在此開展了多次培訓活動,幫助當地、國家和國際參加者進行核和輻射應急準備和響應。現在培訓活動的范圍將擴大到包括無損檢測技術。
作為原子能機構無損檢測協作中心東道國的馬來西亞政府也為這一新倡議做出了貢獻。可在無損檢測幫助馬來西亞提高競爭力一文中了解有關該國在原子能機構幫助下成功實施無損檢測技術的更多信息。
無損檢測方法包括射線照相和γ斷層照相。射線照相是一種輻射技術,而γ斷層照相則基于不同材料對放射源發射的γ射線的差別吸收。通過測量穿過材料而未被吸收的射線,可以確定材料的組成和結構。這些技術能夠識別使用傳統檢測方法無法發現的結構缺陷。
本文刊登在2017年6月的?《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