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利用核分析技術開展的一項研究成果,繼即將在引入的法規方面做出的變化,印度尼西亞人可期待呼吸到更清潔的空氣。空氣中的鉛污染和其他細顆粒物現首次被準確監測,將使印度尼西亞官員很好地認識到他們的空氣污染問題以及如何管理這一問題。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進步。”印度尼西亞國家核能機構(BATAN)高級研究員 Muhayatun Santoso說:“我們希望在國家啟動重大能源發展項目之前先加強已制訂的環境法規。”
情況并非總是如此。2006年,印度尼西亞啟動了一項城市空氣質量改善項目, 旨在于2020年讓印度尼西亞呼吸到清潔和健康的城市空氣。該國在十個城市引進了運用各種常規技術的監測系統,包括空氣質量管理系統,并在33個省安裝了非能動性取樣器。
“由于資源有限,空氣質量管理系統不能在所有十個城市有效地運行——系統維護花費大量資金。”Santoso說:“該系統本身也是有能力限制,無法監測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這意味著它不能檢測各種可能有害的空氣污染物。我們需要完善該系統,嘗試不同的東西。”
嘗試新東西
嘗試不同的東西意味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在空氣質量監測項目中包括核分析技術。中子活化分析、X射線熒光法和離子束分析可以產生有關氣載顆粒物元素組成的大量成套的獨特數據,這些數據是確定可能的空氣污染來源的關鍵資料 (見粒子誘發X射線發射)。
Santoso說:“人為來源的鉛污染主要是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而檢測這些來源是很困難的。”利用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獲得的質子誘發X射線發射分析技術和知識,印度尼西亞國家核能機構研究團隊設法追蹤包括雅加達附近塞爾彭在內的不同地區的鉛污染原因和來源。她說:“我們得以將大部分污染與鉛蓄電池回收中心和生產設施聯系起來。”
Santoso說,該項目成果已被用于協助對非法排污企業進行執法制裁,并用于對公眾進行鉛污染危害的教育。 與地方城市、省級環保機構和印度尼西亞環境部合作,印度尼西亞國家核能機構將監測范圍擴大到爪哇島之外。她說: “我們在擴大取樣點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從萬隆的一個基地擴大到涵蓋我們最大島嶼的16個城市。”
充滿希望的承諾
空氣監測結果在立法層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變化。鉛污染研究的結果導致了對印度尼西亞空氣污染控制法的修訂——降低了環境空氣中可接受鉛濃度的閾值。 Santoso說:“這個貢獻表明了改進在全國范圍內治理空氣污染的政府承諾、政策和戰略大有希望。”她說,該項目正在進一步擴大,在更多基地采用更多的技術。“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我們將覆蓋34個城市,完成我們監測所有印度尼西亞省府的目標。”
監測發展
印度尼西亞正在迅速發展,已計劃在爪哇島和巴厘島建設30多座電廠,包括一座1萬兆瓦燃煤電廠。Santoso解釋說,這些電廠將成為環境污染的貢獻者,需要進一步監測。她說,有關煤炭供給、其燃燒產物及這些產物對環境影響的新的分析表征研究,將需要通過該空氣污染監測項目進 一步進行。
評估有毒元素的環境和生理影響取決于照射水平、數量和化學特異性。她說: “對與燃煤有關的有毒痕量元素砷、汞、 鎘、鎳、鉻、鉛進行元素和化學狀態分析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幸的是,這些元素低于我們一直使用的核技術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和粒子誘發X射線發射的檢測限值。”
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我們將覆蓋34個城市,同時完成我們監測所有印度尼西亞省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