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一所大學上周實施了一個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支助的項目,為打擊瀕危犀牛這樣的野生動物販運做出開創性努力。該項目在犀牛角中安全植入放射性同位素,結合現有核安保基礎設施,威懾和探測非法偷獵行為。
南非是世界上犀牛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犀牛角非法貿易犯罪分子的目標,過去十年有超過一萬頭犀牛死于偷獵。僅在2025年第一季度,南非林業、漁業和環境部就報告有103頭犀牛被偷獵。為此,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開展了這一項目,利用輻射來支持犀牛保護和執法工作。
Rhisotope項目于2021年創立,其理念是用放射性物質標記犀牛角,經兩年初步測試后投運,讓部署在世界各地邊境、港口和機場的門式輻射監測系統能夠探測到標記犀牛角。這些門式輻射監測系統通常用于探測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現在也可以用來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原子能機構對Rhisotope項目的支助發揮了其在加強全球核安保框架方面的核心作用。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車輛和人員跨越邊境,因此,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的約一萬個門式輻射監測系統已成為探測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未經授權跨境運輸的重要工具。
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說:“Rhisotope項目展示了如何以新的方式利用核科學和核安保基礎設施來應對全球挑戰。原子能機構支持各國最大限度地利用核技術。通過以新穎的方式利用已安裝的核安保基礎設施,我們可以幫助保護世界上最具標志性的瀕危物種之一。”
今天,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在約翰內斯堡以北約250公里處的林波波省瓦特貝格舉行的活動上,宣布了該項目試驗階段進行的嚴格安全評定結果。去年6月,為20頭犀牛植入了放射性同位素。比利時根特大學對15頭經植入的動物進行了健康監測和細胞學檢查,并與五頭未經植入的動物進行了對比。結果證明,這種方法屬于非侵入性,不會對犀牛的健康造成危害。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輻射與保健物理學研究室主任詹姆斯·拉金說:“這是一次由志同道合者完成的國際協作,他們正試圖為偷獵危機帶來真正的改變。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那就是如果將犀牛角變成可追蹤的標記物,在偷獵者進行交易之前就阻止交易,讓輻射發揮保護而不是傷害作用,那會怎么樣呢?經過兩年的數字建模、安全測試和探測模擬,我們已經準備好推出一個能真正減少犀牛偷獵的解決方案。”
該項目的成功開啟了一扇大門,今后也可以應用于其他瀕危物種。
拉金說:“這種方法可用于保護大象或穿山甲等其他瀕危物種。”
原子能機構正在其題為利用核探測技術促進安全可靠的貿易 - 探測氡和其他違禁品的協調研究項目下為該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財政支助。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原子能機構還支持各國利用其最小可探測量和警報閾值評價工具,努力優化輻射探測,從而能夠探測出帶有輻射標記的犀牛角。
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司司長葉蓮娜·布格洛瓦說:“Rhisotope項目讓整個全球核安保網絡發揮作用。世界上許多國家現有的用于偵查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走私的核安保基礎設施都可用于偵查犀牛角的販運,探測可能與犀牛角一起攜帶的任何其他違禁品。致力于核安保會以多種方式帶來回報。”
?
素材和照片在這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