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年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首次上調了對未來幾十年核電發電容量潛在增長的預測。
原子能機構有關這一低碳能源的年度展望的變化尚未標志著出現了一種新趨勢,但它卻發生在全世界計劃逐步放棄化石燃料以應對氣候變化之際。許多國家正在考慮引進核電,以促進可靠和清潔的能源生產。
在其新展望的高值預測情景中,原子能機構現預計到2050年,世界核電發電容量將從去年的393吉瓦(電)翻番,達到792吉瓦(凈發電容量)。與到2050年715吉瓦(電)這一去年的高值預測相比,該預測值上調了10%稍多一點。然而,實現原子能機構的高值預測情景,需要采取重大行動,包括加速實施革新型核技術。低值預測顯示,到2050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與目前保持基本相同,為392吉瓦(電)。
“原子能機構的新預測表明,核電將繼續在低碳能源生產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說。“該報告的結論代表著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由于在運行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核電對于我們實現凈零排放的努力絕對至關重要。”
根據該報告,2021年的預測反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氣候變化問題以及核電在減少發電造成的排放方面的重要性。如果必要的能源政策和市場設計促進對可調度的低碳技術的投資,則在2015年“巴黎協定”下作出的承諾能夠有助于核電發展。原子能機構對到2050年核電裝機容量翻番的高值預測接近國際能源機構今年5月在出版物《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凈零排放路線圖》中的預測。
由于全球發電量預計將在未來30年翻番,將需要大幅擴大核電發電容量,才能保持其當前在能源組合中的份額。
根據原子能機構的高值預測,到2050年,核能能夠貢獻全球電力的約12%,高于去年的2050年高值預測的11%。2020年,核能發電量約占世界總發電量的10%。低值情景沒有變化,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預計份額仍為6%。煤炭仍然是電力生產的主要能源來源,2020年約占37%,自1980年以來變化不大。
核氫生產或小型先進反應堆等新低碳技術將對實現凈零排放至關重要。核電可為電力消費增長、空氣質量關切和能源供應安全提供解決方案。許多擴大核技術在供熱或氫生產等相關領域的應用的創新正在進行中。
越來越多的反應堆在實施老化管理計劃和長期運行。約三分之二的核動力堆已經運行了30多年。盡管一些核電廠的運行已經延長到60年甚至80年,但從長遠來看,需要有大量的新核電裝機容量來抵消退役。將需要新建許多電廠,以維持核電當前在能源結構中的角色。這些反應堆的替換仍存在著不確定性,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洲。
第41版《到2050 年的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提供了按地區分列的詳細全球核電趨勢。該報告的低值預測和高值預測反映了全世界核電部署的不同情景。低值預測和高值預測反映了對比鮮明但并不極端的情景。它們提供了按地區和全世界分列的合理的核電裝機容量發展范圍。
自該報告40年前首次公布以來,原子能機構的預測一直在不斷完善,以反映不斷變化的全球能源環境。過去十年間,核電的發展一直保持在之前版本預測的范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