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原子能機構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一年一度的科學論壇。今年的主題是“核技術用于人體健康:預防、診斷和治療”。為此,伯利茲第一夫人金·辛普瑞斯·巴羅(Kim Simplis Barrow)撰寫了下文,以分享她的抗癌觀點和經驗。
我是一名癌癥幸存者,也是伯利茲婦女兒童特使,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減輕癌癥負擔,并給那些深受癌癥之苦的人們帶去希望。
盡管我的祖國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國,但我堅定地認為,只要團結一致,我們便可以采取更多行動,讓世界每個角落的人們都能獲得有效、廉價而全面的癌癥預防和治療服務。我的信心源自我作為婦女兒童特使而成功促成的多項倡議:建造為殘疾兒童提供便利的啟迪中心,以及在伯利茲的國家轉診醫院 — 卡爾·赫斯納紀念醫院 — 開設最先進的兒科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根據自身經驗,我深刻認識到癌癥早期檢測、獲得資料和適當治療服務的重要性。為了確保將癌癥防治倡議納入伯利茲的衛生和發展議程,我還全身心致力于必要合作。
泛美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我們這個地區的主要死因,按照目前的趨勢預測,到2030年,癌癥死亡人數差不多將翻一番。
伯利茲的人口數量略超37萬,而我們一半以上的公民生活在貧困之中。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癌癥仍然是我國的第三大死因。伯利茲和其他中低收入國家已經認識到癌癥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其對一國經濟和整體發展的破壞性影響。
作為一名乳腺癌幸存者,我是我國少數能到國外接受腫瘤治療的人之一,有幸在整個旅途中獲得了卓越的醫療護理和支持。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太多人有過診斷和治療太晚的經歷,這可能因為我們這些國家缺乏腫瘤學人員和關鍵的腫瘤治療。
由于許多家庭都極度貧困,患者往往無法得到癌癥護理,抑或只能通過社區干預得到護理。這些因素影響到癌癥患者家庭的生活,常常使得患者存活率低下。
最近,我國公民因為一位伯利茲腫瘤醫師及其專門小組的慷慨而得以獲得化療服務;然而,在更廣泛的衛生系統中,對癌癥治療并發癥的處理以及對影響患者生存的生理和心理社會問題的管理并不理想。如果我們要提供公平、可及、負擔得起而又優質的保健服務,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我還牽頭建立了一個癌癥中心,提供全面的腫瘤學服務,以便最終消除出國尋求癌癥服務的需求和費用。
根據我在建立卓越中心方面的經驗,我正尋求與原子能機構等組織和捐助機構合作,以培訓腫瘤醫師、護士和綜合癌癥護理計劃所需的其他人員。
我們認識到伙伴關系的重要性,并感謝原子能機構于2016年12月對伯利茲的專家工作組訪問,該專家工作組在訪問期間對我國的癌癥護理應對情況進行了全面評定。原子能機構正在準備第二次評定,以確定為伯利茲人民建立癌癥中心的最佳地理位置。
抗擊癌癥是一場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勝的戰斗。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全球機構的支助是伯利茲等發展中國家防治癌癥的關鍵。
抗擊癌癥是一場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勝的戰斗。原子能機構的治療癌癥行動計劃、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全球機構的支助是伯利茲等發展中國家防治癌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