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核聚變發展的基本前提是,有許多商業化途徑,企業家可以補充政府的計劃。我們只需看看航天發射行業就能說明這一點。由美國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巧妙的公私合作計劃使航天發射的成本得到了全面節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其他公司已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
私營“核聚變初創者”也有類似的想法,他們會問:我們怎樣才能讓東西更便宜?我們如何利用材料、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創新實現可行性?我們如何降低總資本成本和電力成本,使核聚變系統能夠與聯合循環天然氣競爭?
自從1999年我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后以來,我一直在密切關注私營核聚變企業的故事。美國能源部實施了一個名為“創新約束概念”的小型計劃,該計劃尋求更簡單、更容易設計的核聚變概念。我幫助組織了一系列“創新約束概念”講習班,與私人開發的核聚變概念有著健康的重疊。就在離利弗莫爾不遠的路上,當時稱作三阿爾法能源公司(Tri-Alpha Energy)的TAE技術公司正在建立并開始運作;在加拿大溫哥華那邊,通用聚變公司(GeneralFusion)正在起步,而在英國,當時稱作托卡馬克解決方案的托卡馬克能源公司也正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