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能機構最近一次研討會上,33個國家的代表得出結論認為,大型公共活動核安保的關鍵在于充足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以及加強技術專家與執法官員之間的合作。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中國成都舉行了“大型公共活動核安保系統和措施”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分析了原子能機構15年來支助各國將核安保納入大型公共活動安全安排的經驗教訓。
原子能機構對成員國50多次活動的安保工作提供了支助,這些活動包括:在希臘(2004年)、中國(2008年)、巴西(2016年)和日本(2020年)的奧運會;20國集團阿根廷峰會(2018年);亞太經合組織菲律賓峰會(2015年)和智利峰會(2019年);波蘭(2016年)和巴拿馬(2019年)世界青年日;加蓬(2012年和2017年)和埃及(2019年)非洲國家杯;以及哈薩克斯坦世博會(2017年)。
“丟失或被盜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質對各國的威脅依然真實存在,特別是在主辦舉世矚目活動的國家,”原子能機構核安保處處長拉賈·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賈·阿德南說,“我們必須保持警戒,確保公眾安全和安心無虞地享受此類活動。”
研討會與會者分享了本國在原子能機構支助下以《核安保叢書》出版物《大型公共活動的核安保系統和措施》(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叢書》第18號)為指導開展各項活動安保工作的經驗教訓。
他們通過國家專題介紹、專門小組討論和小組互動演練,指出主要挑戰在于國家利益相關方對核安保關切的認識不足,堅持認為這會造成重重困難,既難以確保獲得充足的預算和人力資源,又難以保證具備必要的政治影響力,以確保所涉眾多參與者之間的有效協調。
巴西核能委員會高級技術專家Elder Magalhaes De Souza說,“要確保一個剛剛被清理過放射性物質的場所始終安全,就需要與控制場所出入的執法官員密切合作,”“而要確保擁有充足資源,包括輻射探測設備和國際伙伴的援助,就需要在政治架構的最高層級上優先考慮核安保關切。”
與會者建議,應當設立永久性司際機構并建立定期溝通渠道,以提升認識并改善協調。他們還突出強調了桌面演練、在活動場所和其他戰略要地的現場演練以及專家工作組訪問,認為這些都是在一切利益相關方之間建立關系的良好工具。此外,他們還指出,大型公共活動之前的短期培訓應成為國家人力資源發展計劃以及更大范圍的國家核安保制度維持工作的一部分。
中國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主任劉永德表示,中國接受了原子能機構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的核安保援助,自那以后對20場影響范圍和復雜程度各不相同的大型公共活動實施了安保。
他說:“現在,作為與原子能機構合作的一部分,我們捐贈了輻射探測設備,并且正期待協助原子能機構致力于開展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以促進落實大型公共活動期間的核安保系統和措施。”
這次研討會由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共同主辦,作為雙方最近一項伙伴關系協定工作的一部分。研討會結論將有助于更新《大型公共活動的核安保系統和措施》(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叢書》第18號)。
《核安保叢書》第18號出版物。
原子能機構對成員國大型公共活動的核安保援助系應官方請求提供,可包括多個組成部分,如協調會議、專家工作組訪問、設備出借、培訓、桌面演練、現場演練及技術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