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學團隊通過計算機游戲應用程序推廣核科學,贏得了國際學生競賽。在2018年5月于韓國慶州舉行的原子能機構“第三屆核電計劃人力資源發展國際會議”上,宣布了獲勝者。
來自馬來西亞國民中學Kuala Besut的團隊將他們的應用程序命名為“核科學與生活百件事”。在2018年初推出這個教育工具后,學生們發現參與的當地人和游客徹底改變了對核工業的看法。
“在項目開始之前,93%的參與者表達了對核科學技術的負面態度。”獲勝團隊的三位馬來西亞學生之一Safyyah bnti Muhammad Nasir說。“但在熟悉核應用的基本內容之后,96%的受訪者對核能和科學持積極態度。”
與為期四天的會議同時舉辦的學生競賽旨在培養中學生對核科學技術的興趣,向世界各地的參與者開放。競賽規定14至18歲學生可參與促進討論和了解核科學技術的當前和未來影響。
五個入圍團隊分別來自匈牙利、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和美國。他們設計并實施了最具創新性的項目,并贏得慶州之旅,在原子能機構會議上展示他們的成 果。
馬來西亞國民中學Kuala Besut的團隊督導老師Wan Mod?Shatar強調:“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學生來自馬來西亞的一個漁 村,那里的核科學知識有限。通過這次競賽,他們不僅要與社區互動,還要開始探索新的科學領 域。”
初選標準包括準確性、創新性、潛在影響和性別平衡。
派出入圍團隊之一的美國奧爾加·莫漢博士聯合高中的副校長Andrew King說:“當我們剛獲悉原子能機構的這次國際學生競賽時,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了解核工業并突顯我們對一個擁有安全核能世界的熱情的重要機會。”
這所高中的參賽學生發現,學生們對核能的形象因對核武器的恐懼而變得陰云密布,因此需要在核工業方面開展更多外宣活動使學生們了解這個職業。在會議結束時,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 委員會高級專員Yves Bréchet強調,從小學到博士課程,各級教育對核能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事實上,當今核工業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從教育和培訓著手解決:
- 提高公眾對核電的接受度需要開展普通大眾教育,并提高人人都能接受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 必須動員更加熟悉計算機模擬和數據分析的新 一代工程師,以滿足提升效率和安全性的需求;
- 開展創新需要各個領域的工程科學、長期項目和學術研究。
這次會議吸引了來自51個國家和五個組織的520多名與會者和觀察員參加。